一、债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其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
(资料图)
1.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其3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2.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3.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讨债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综合上面所说的,债务人死亡不代表着债务不用偿还这笔债务,只要债务人留下有遗产,那么一般就会由谁继承谁来依法的履行偿还的义务,如果继承者放弃继承这笔遗产的,那么对于放弃者就不用依法的承担,所以,不同的情形做不同的处理。
二、债权人应如何做才能中断诉讼时效
法律快车提醒您,债权人可以通过向对方主张权利、起诉或申请仲裁等方式中断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三、债权诉讼时效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计算
债权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标签: